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既丰富了城镇劳动力资源,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不足,又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当前社会领域重要问题,制订实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科学方案,推动农民工融入当地城市的进程,实现新形势下职工队伍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可靠保障。
农民工在当代产业工人中的地位
在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应运而生。尤其一些进城务工多年的农民工,已经成长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或高级技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民工”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农民工是农民”的窠臼,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农民工是“我国新的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还必须确立农民工在当代产业工人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高度关注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业能力、技能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度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农民工经过艰苦创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或领跑者,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应该引领全社会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以新思维、新理念、新视角对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再认识、再定位。对农民工群体,应该重视他们的存在、尊重他们的劳动,尽快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引导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尽快融入城市文明。在此基础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条件。取消对农民工就业的各种政策限制与地域歧视,让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从而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感。关键是建立农民工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农村到城市,应该说既是生活环境的转变,更是人生的一大跨越。但本身素质不高使很多人很难具备这种跨越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和城市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对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其就业、择业,长远看也很大程度地影响其参政议政。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党和政府要从长计议,配套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必须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农民工素质教育提供可靠保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把提高农民工素质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农民工文化、技术需求的不同层次,科学组织、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激励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到密切配合、各有侧重、各负其责、落实到位。
必须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为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实行岗位资格证书、工资与技能挂钩、先培训后就业等制度,激励和引导农民工自觉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一是放宽落户门槛,凡是有固定就业收入、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均可办理落户手续;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当地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三是评先选优的范围和视野涵盖整个农民工群体;四是从工商登记、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各个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必须构筑社会联动机制,为农民工素质教育的广泛覆盖搭建载体。按照“全面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协调,使每一所学校辐射一定区域,实现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农民工素质教育的覆盖面。对从事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使自身具有较高素质,增强为农民工服务的本领。建立多级管理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体制,形成覆盖全面无缝隙的教育培训网络。鉴于农民工分布广,既具松散性,又处在生产一线,在教育培训形式上必须灵活多样,突出有效性、适应性;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也必须贴近实际,以技术技能为主,兼顾其他,突出针对性、可行性。注重企业实际和农民工工作岗位需求,贴近企业设置课程,为农民工“量体裁衣”,定做各种课程及教材,形成以通用能力培训为起点、劳动部门技能培训续接和教育部门学历教育延伸的格局。与此同时,在农民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开展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工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新要求,遵守城市公共秩序和管理规定,履行应尽义务。
规范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农民工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开展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全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对乡镇、街道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并在年终向社会各界发出评议票测评市直部门时,增加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票数,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考核。
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为扩大农民工素质教育成果提供强力助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现代媒体,坚持对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宣传报道,宣传实施教育的重大意义,宣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并推出农民工创业典型,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不断扩大农民工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如何尽快消除城乡差异,统筹城乡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毋庸置疑,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与安全权益(包括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职业安全权、社会保障权、教育培训权、子女教育权与居住权)。要把农业内部、农村区域和农民进城就业一并纳入就业计划,分类实施,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让农民工也能和城镇职工一样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享有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从而促使和带动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快速提升。
按照分类分层保障原则,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要想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构筑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其次,筹划建立农民工的大病或疾病住院保障机制。针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的实际,探索职工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衔接的方式与渠道,赋予农民工自主选择权。再次,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援制度,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的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赋予农民工有序参与当地政治事务的民主权利,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责任感。采取分类授权的方式,让已在就业地定居的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让流动性强的农民工群体通过工会等群体利益组织,参与当地政治事务并发挥其应用的影响。
开展真情回报社会活动,营造让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的环境氛围。传媒率先起到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消除影响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关系的潜在隔阂,城市社区将农民工视为社区成员平等对待,各种公共服务网络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享。平等、共享的社会氛围正逐渐消除农民工与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隔阂,最终实现农民工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