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
[讨论]   来自: 悠悠的小妹妹  
2014/10/27 13:44: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城镇就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基本上为初中毕业水平,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具有职业教育水平的只有两成。教育成了抑制劳动者择业与流动的筛选机制,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成为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发展通道的重要原因,更成为产业转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素质提升在当前仍是个难题。其原因包括:

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学习的认识滞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中读书愿望最高、经济能力最强的,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象引发的读书无用论,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的轻视。在这种文化氛围影响下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性并不完全坚定,而是更看重经济利益。

二是对学习的选择有着实际的困难。新生代农民工多以时间、体力博收入,加班普遍,大多没有学习阅读时间。疲惫工作后的空闲,他们更愿意去消遣放松,即便看书也往往选择轻松阅读的书籍。同时,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也导致其精力有限而难以付诸行动;即便学习了,也缺乏持续性。

与此同时,当前针对农民工的出版物数量和内容并不丰富。

最值得称道的是手机阅读,但这种方式虽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兴趣和强大的群体消费力,仍着眼于消遣阅读,并未将目光投向全面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和教育培训上,这造成了需求不对等。

三是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不足。满足于低水平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对产业转型、培训员工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要求以及教育费用不够重视,缺乏资金投入;即使培训也只是局限在管理层、技术层等,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和支持,其教育和技能水平很难比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快。

对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抓住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积极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促进国民素质提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提高企业的认识,依法督促引导企业提取教育经费,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用实际行动留人、育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其次,利用社会资源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阅读和培训。这包括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如图书馆,满足阅读需求,提升其文化素质;利用各职能部门开设的资源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如春风行动、雨露行动,工会系统的农民工培训学校等。

再次,抓住农民工的特点,拓宽教育载体和形式。较高的素质水平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较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学习需求,应适当引导,而不要简单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只适用于消遣的方式。

在学习形式上,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手机普及率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接受大众传媒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文化传播(据统计,目前手机阅读的读者群大部分为新生代农民工),相关培训和文化知识学习可以适当借助新媒体的方式,以新颖的形式和便捷的接收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利用好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开拓新生代农民工出版,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对农民工相关政策释疑解惑,把热点问题与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讲透,支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掌握政策依据,合法合理地谋求发展;突出教育培训引导,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同时反映和解决农民工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宣传新生代农民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促使全社会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总结、推广关心、善待农民工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各地、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等。

请先登录
回应